2019年12月5日,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简称“豆粕ETF”)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至今已满五周年。作为中国境内首只挂牌上市的商品期货ETF,豆粕ETF上市五年来,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产品运作较为平稳。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商品类型投资产品,豆粕ETF以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为跟踪标的,其收益与股票指数和债券指数相关性均较低,可作为股票和债券类投资的补充,从而优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然而,相比境外更为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商品期货ETF无论是在规模、数量上,还是在产品多样性方面,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优化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
2019年8月27日,国内首批商品期货ETF获批,华夏、建信、大成3家基金公司拔得头筹,由此公募基金开启商品期货指数化投资新时代。同年12月5日,华夏饲料豆粕期货ETF上市交易;12月24日,大成有色金属期货ETF上市交易;2020年1月17日,建信能源化工期货ETF上市交易。
从产品规模来看,目前豆粕ETF遥遥领先。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豆粕ETF产品规模为27.24亿元,较上市初期增长了超900%;ETF及联接基金持有人数也在五年间增至约13万。
商品期货ETF主要持有商品期货合约,以豆粕ETF为例,其以大商所豆粕期货价格指数为跟踪标的,底层资产标的为大商所豆粕期货,属于商品类型投资产品,是在权益和固收类别之外的另类投资品种。
国联期货农产品事业部分析师苏亚菁表示:“商品期货长期回报率与传统的股票、债券等投资工具回报率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因此商品期货ETF可以作为资产配置工具,有效优化客户大类资产组合的收益风险比率。”
具体到豆粕ETF,华夏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豆粕ETF与股票和债券指数均呈现出较低的相关性,分别为0.03和-0.05,因此可以作为股票和债券类投资的补充,优化投资者资产配置结构,这一点在权益市场表现不佳的年份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2022年、2023年,在权益市场走势承压、债券市场表现一般的情况下,豆粕ETF分别取得了62.23%、10.53%的产品收益。
投资收益大幅跑赢投资标的
豆粕ETF主要采取被动式管理策略,根据标的指数编制方法,通过买入持有标的指数成份期货合约(即豆粕期货主力合约)以达到投资目标,其余资产将主要投资于高流动性的固定收益类资产。简单来说,豆粕ETF持有的豆粕期货合约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的90%-110%,由于期货市场采取保证金交易模式,实际用作保证金的资金只有基金规模的10%左右,剩余的资金可以用于购买货币基金以及固定收益类产品。
豆粕ETF收益分为三个部分:豆粕价格波动收益、利息收益、展期收益。其中,豆粕价格波动收益主要是由豆粕市场供需格局决定;利息收益是用保证金以外的资金投资低风险收益品种获取的收益;从历史上看,豆粕期货合约价格往往呈现出远月贴水状态(即远月价格低于近月价格),因此在豆粕期货主力合约移仓换月时,豆粕ETF通常会进行卖出近月合约、买入远月合约操作,这部分收益即为展期收益。
记者还了解到,因为不同品种的现货市场情况和期货合约价格结构均有所差异,所以并非所有商品期货ETF都能产生展期收益。展期收益是目前豆粕ETF本身投资价值的体现。
从过去五年表现来看,豆粕ETF相对豆粕期货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华夏基金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29日,近五年来,豆粕ETF、豆粕期货主力合约指数累计收益分别为89.83%、1.67%,前者相对后者取得的超额收益超过80%。
华夏基金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5年,豆粕ETF产品运作较为平稳,净值由1增长至最新的1.90,累计收益近90%,跑赢同期股票指数和债券指数;年化波动率为16%,高于债券指数但低于股票指数,整体来看呈现历史收益高同时风险居中的特征。
商品期货ETF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作为国内首批商品期货ETF,豆粕ETF的发展对豆粕期货市场本身也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华夏基金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豆粕ETF为豆粕期货市场引入了更多元的投资主体类型,丰富了市场参与结构,有助于市场整体规模扩大。豆粕ETF通过被动持有多头头寸的方式运作,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稳定的多头资金,能够与期货市场中需要进行卖出套保的产业客户形成对手方,提升其投资交易效率。
在该负责人看来,豆粕ETF为期货市场和个人投资者架起了一座“双向奔赴”的桥梁,通过集中个人投资者分散的资金并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参与期货市场,既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以较低风险参与期货市场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渠道,也有利于丰富期货市场流动性供给。
然而,相比境外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境内商品期货ETF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境外金融市场中,商品期货ETF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配置工具。”华夏基金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美国商品期货ETF现存产品数量超过60个,累计规模超过200亿美元。投资标的不仅覆盖原油、天然气、黄金、铜、小麦、碳排放等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单个期货品种,还覆盖能源、贵金属、农产品等板块指数及综合类商品期货指数。
在产品运作方面,美国金融市场也更具创新性。华夏基金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纯被动投资产品仍占据主导的前提下,美国市场的主动管理型商品ETF逐步兴起,而杠杆反向商品ETF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就中国境内商品类ETF市场而言,目前仅有三只商品期货ETF,最新的产品规模合计仅为38亿元,其他多数则是以跟踪黄金现货价格为主的商品现货类ETF。
多位市场人士表示,相比境外金融市场而言,未来我国商品期货ETF无论是在规模、数量上,还是在产品多样性上,均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服务发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方面也大有可为。
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李霁月表示,在境外成熟的金融市场,商品类ETF覆盖标的更加广泛,我国也可以继续加强产品研发创新、丰富投资标的范围,适时推出更多商品类ETF产品。同时,她也提示,相较大众熟知的股票类、债券类基金,整体来看,我国投资者对商品类ETF的认知度还比较低。一方面相关机构可以加强对这一类型产品的投资者教育和市场培育,另一方面投资者自身在参与前,也要对其背后的运作机制、收益模式、波动规律进行充分研究分析,避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