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作为国家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期货市场已经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多年来,期货市场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创新实践,发挥套期保值功能,探索推进“保险+期货”业务,在服务农业产业经营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涉农主体在探索利用期货工具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价格风险、提高盈利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管控风险,为订单农业提供避险工具
订单农业是促进农业市场化的有效手段。通过订单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获得较好的收益。期货市场独有的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特性,可以为订单农业提供一个“避风港”。交易双方可以根据期货市场远期合约价格作为参考签订合同,还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锁定预期利润。
与其他行业相比,涉农行业具有品种多元化、经营灵活、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近两年,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涉农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农产品种植和经营者面临很大风险。期货市场可以为涉农各主体化解经营风险提供助力。涉农企业可以运用期货工具有效管理原材料成本,对冲现货价格下跌风险。涉农企业可以有效运用期货工具锁定利润并扩大业务规模,通过买入套期保值手段锁定采购价格等业务模式,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货交易的是标准化合约。农产品作为期货合约标的物,需具备统一的质量标准。除一般的商品合约条款外,还要包括统一的交割等级标准,高于或低于交割要求的商品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在交割价格上加减升贴水。这势必会倒逼种植、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加强管理,加强各环节的标准化管理,提升农产品品质,从而获得较好的收益。同时,期货价格可以高效地引导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良性循环。
农民通过期货市场可以及时了解农产品远期价格,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种植盲目性,提高种植效益。
政府部门可以参考期货市场的价格,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配生产数量与质量,引导本地种植户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对有竞争优势的品种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瞄准市场,确定特色,制定政策,引导农民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用好期货价格,增加农业收入
农业种植面对的主要风险是生产风险和经营风险,其中价格波动是最大的风险。期货市场通过市场参与者对农产品价格的预测,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会在期货市场上得到体现,形成未来收获季节预期的价格,可以为农产品销售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期货价格不断地得到修正,直到收获季节,最终和现货价格相吻合。
农民及种植者由于信息接触面较窄,无法了解现货市场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无法对现货市场的价格作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可以通过期货价格的变化来了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所产生的结果,也就是期货盘面价格。农民及种植者可以根据这个价格在期货市场随时销售农产品,也可以比较期货市场的价格,在收获月份通过现货市场进行销售,而不用等到收获季节再集中销售,躲过价格低谷期;同时,还可以通过期货价格信号,与市场中介组织、加工商合作,不再仅仅依据贸易企业或中间商单方面的报价,增强了自己的主动性和价格的话语权。
目前,“保险+期货”模式已经成为农户规避生产和经营风险、实现增收的重要工具。由于“保险+期货”成本低、保障效果好、易于接受和操作,将小农户的风险集合在一起,通过期货市场分散转移,从而促进“小农经济”向大市场的转变,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另外,在“保险+期货”基础上,期货市场探索推出采用含权贸易和“二次分配”模式,运用场外期权锁定远期利润,为农户和涉农企业锁定经营利润提供保证,有效保障了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诚信程度
期货市场作为规避价格风险的保障,有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壮大,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然后通过套期保值交易锁定利润,降低现货风险,同时也可以在商务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
以往的农产品买卖,交易双方都担心对方不守信用,大都采取钱货两清的现货买卖形式。部分不良商人在采收季节压低收购价格,使农民利益受损。有的贸易商虽然签订了收购订单,但缺乏监管机制,若出现违约情况,受骗吃亏的大都是农民。
期货交易会使这一问题得以改善。期货交割制度具有强制性,如果不交货或者不收货,可能面临赔偿责任,买卖双方不用担心对方不履约的情形。期货工具加强了农业产业链的契约化程度。不论是农民还是企业,双方一旦签订协议,到时必须按规定履约,信用的链条得以建立起来,为诚信及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金融服务
长期以来,受农业低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和涉农信用环境相对薄弱等因素影响,融资成为涉农产业尤其是中小涉农企业的痛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制约了涉农企业的发展。
期货市场一端连着农业产业链企业和种植户,一端连着金融机构,可促进产融结合,引导“金融活水”对农业产业的精准滴灌。涉农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采购、销售商品,也可以通过建立虚拟库存的方式进行存货管理,可以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库存成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种植生产周期,持有不同期限的期货合约,合理安排交割时间,实现物资采购和生产的无缝对接,减少库存环节、降低库存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期货交割,及时收回资金,防范信用风险,稳定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始于1990年,目前已运行了30多年,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近几年,社会大众对期货市场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与日俱增,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关涉农主体应转变观念,加强调研,用好期货工具,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行业竞争力,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