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新疆呼图壁县广袤的棉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棉花种植大户翟豫新正忙着照料他辛勤耕耘了一年的果实。
翟豫新是一个拥有几十年棉花种植经验的老农民,同时是当地国营农场的职工。他承包了300多亩土地,全部种植了棉花。今年,他预计自己的棉花产量能达到450公斤/亩,虽然略低于往年的平均水平,但比去年360~370公斤/亩的产量已经有了显著提升。
翟豫新深知,种植棉花不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场与天气的较量。因此,他每天都至少去一次棉田,分时间段观察棉花的生长情况。他通过细致地观察棉花的节间长度、叶片颜色、生长速度等,来判断是否需要灌溉、施肥或采取其他管理措施。这种对棉花的精心呵护,是他取得丰收的重要保障。
在谈及棉花品质时,翟豫新表示,今年棉田里的4瓣花居多,往年则是5瓣花居多,这导致品质略逊于往年。但他并不气馁,而是积极寻找改进的方法。他计划明年通过引进更优质的种子和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棉花的品质。
“每一片棉叶上都书写着它的生长条件和制约它发展的条件。”翟豫新深情地望着棉田说道,“作为管理人员,我们要做到心里有数,才能更好地呵护这些棉花的成长。”
如今,新疆地区尤其是北疆的棉花种植已经实现了95%的机械化。翟豫新的棉田也不例外,从播种到收割,全程都采用了机械化作业。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然而,即便是在这样高度机械化的条件下,翟豫新依然坚持每天去棉田观察,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了解棉花的生长情况,才能做出最利于产量和质量的管理决策。
和其他农作物不同的是,新疆的棉花种植者能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政策。2014年,国家在新疆启动为期3年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每年的目标价格水平按照“成本+基本收益”的方法调整确定。自2017年起,国家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目标价格3年一定。2023—202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
翟豫新对国家的直补政策表示感激。他说:“有国家直补,棉花的价格就有保证,我们种植户也能安心种棉。”今年,他还有望获得0.35元/公斤的质量补贴,这无疑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以前没有种地的时候,我们夫妻俩的工资每个月加起来也就一万元出头,现在承包了棉花地,每年能有15万~20万元的额外收入,这给我们家庭经济状况带来了显著的改善。”翟豫新说。
从昔日那个为生计奔波的普通职工,到如今成为当地响当当的棉花种植大户,翟豫新的故事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记录着辛勤耕耘与收获喜悦的点点滴滴。
在丰收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翟豫新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棉花,更收获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翟豫新的生活因棉花而兴,因勤劳而富。棉花之下,是汗水浇灌的希望,棉田之上,是梦想照进现实的辉煌。对于未来,他充满了期待,他计划继续改进种植技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为新疆的棉花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守护棉花产业稳健发展,保障像翟豫新这样的棉农收入稳定的还有棉花期货。作为一种农产品金融衍生品,棉花期货不仅为棉农提供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工具,而且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引导棉花种植结构。自2016年以来,郑商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开展33个棉花“保险+期货”试点,覆盖新疆、山东、河北、湖南、安徽等主产区,产生赔付5325万元,为10万余吨棉花生产保“价”护航,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衔接。此外,在上述模式基础上,2019年,郑商所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首轮“期货价格+保险”试点,为完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提供服务支撑。